龙牙百合在田间吐露芬芳,康乐黑兔在圈舍活蹦乱跳,整洁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文化广场上乡亲们载歌载舞……这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万载大地上徐徐铺展。
近年来,万载县锚定“经济强县、特色名县”目标,以产业振兴为引擎打造和美乡村,让“诗与远方”在田野绽放。
一朵百合花激活产业链
万载百合种植历史超千年,其鳞片紧抱、洁白无瑕的“龙牙百合”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白水乡一名种植户开心地说,今年百合丰收,加工成百合粉后,亩均收益能达到2.5万元。
这一丰收喜悦源于万载县对百合产业的全链条赋能。县里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在要素保障、生产供应、品牌创建、销售流通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全县百合种植面积达3800亩,今年综合产值可突破3亿元。
通过招商引资,该县引进后稷百合“冷热双泡百合粉”、千年公司“百合糕”等11个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如今,万载的速溶百合粉入选“赣出精品”,走进全国3000多家商超。
产业延伸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每年5月,万载“520百合文化节”吸引八方游客,百合广场、百合大道等景观与“每周六来万载看烟花”的文旅IP交相辉映。
“一黄二白三黑”铺就共富路
立足资源禀赋,万载县打造“一黄二白三黑”特色产业矩阵:“黄”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康乐鸡,“白”为百合与有机大米,“黑”则涵盖黑兔、黑山羊、黑番鸭。
在康乐鸡保种场,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化设备监测鸡群生长。今年建成的康乐鸡保种场,繁育能力达30万羽,带动全县发展规模养殖户120余户。
黑兔养殖基地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户不愁销路,4个新建基地年出栏黑兔超10万只。全县新增牛羊规模养殖场9个,黑山羊出栏量同比增长15%,黑番鸭养殖户户均增收3万元。
为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万载县创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模式:“万载生鲜”直供店开进南昌、长沙,冷链物流园实现48小时全国直达,132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中,有12个品类入驻米其林餐厅,3个品类走进盒马鲜生。去年,该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1亿元。
“四融一共”绘就宜居新图景
“以前村里路难走、环境差,现在路灯亮了、庭院美了,住着舒心!”茭湖乡槽头村村民感叹。近年来,万载县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投入3.85亿元完成1286个村点新农村改造,打造97个示范村。
沥青路、放心水、卫生厕所、绿地广场,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如今,全县拥有6个美丽宜居乡镇、36个美丽宜居村庄,2.5万个整洁庭院星罗棋布,6条示范带如珍珠链串联山水。
“微工厂+光伏”激活乡村新动能
“家门口就业,每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在株潭镇亭下村电子微工厂,村民辛桂英正在组装电子元件。
万载县创新“微工厂+光伏”模式,建成188座村级微工厂,涵盖农产品加工、手工制作等领域,带动7900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
屋顶“晒太阳”也能赚钱。全县120座光伏电站覆盖103个村,年发电量超1800万千瓦时,村集体年均增收960万元。在高村镇,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实现“一地两用”;在潭埠镇,微工厂与光伏电站联动,形成“发电+加工”产业链。去年,32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
宜居宜业,各美其美。如今的万载乡村,既有“采菊东篱下”的诗意,更有“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实效,用产业振兴的“金钥匙”打开了乡村幸福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