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五谷飘香。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仙桃排湖密塘渔村启幕。本次活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仙桃黄鳝、随州香菇、秭归脐橙等湖北好物集中亮相,展现出湖北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活力与丰硕成果。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近年来,湖北农担立足“一县一品”,推出“橙信贷”“蕲艾贷”等多个县域特色产业担保产品,特色产业贷如同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各个产业,“贷”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助力湖北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让农民的丰收喜悦更加持久,生活更加美好。
仙桃黄鳝:“中国黄鳝之都”的全链致富经
作为本次湖北丰收节的主会场,仙桃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水乡环境,深耕黄鳝产业近30年,被誉为“中国黄鳝之都”。如今,仙桃黄鳝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在全国黄鳝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走进“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先锋村,连片池塘波光粼粼,整齐网箱排布水中,绿树环绕间,一幅“塘里有鳝、岸上有业、村民富有”的田园画卷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有全国最大的黄鳝原产地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8000吨、交易额6.5亿元,更实现了“家家养鳝、全链发展”——全村7500亩养殖规模撑起完整产业链,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超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万元,真正让“养鳝”变成了“养富”。
先锋村的活力,源于仙桃全市对黄鳝产业的全链布局。近年来,仙桃以黄鳝为突破口,构建起“苗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4年创下多项全国第一:繁育苗种10.85亿尾、养殖面积25万亩、产量10.31万吨,品牌价值更是飙升至226.71亿元,刷新同类产业增长纪录。
湖北农担江汉分公司积极对接支持以先锋黄鳝大市场、允泰坊食品、祥宇合作社为代表的黄鳝产业链各类主体累计金额过5亿元,当前在保余额近2亿元,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切实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黄鳝产业“钱景”广阔可期。
潜江小龙虾:“舌尖盛宴”背后的金融助力
9月的江汉平原,“虾”意仍未散去。在湖北潜江生态龙虾城的各大餐饮店里,一盆盆“油焖大虾”“蒜蓉虾”“卤虾”摆满餐桌,蒜蓉的浓香与油焖的醇厚在空气中交织,上千张餐桌座无虚席,食客们指尖翻飞,剥壳声、谈笑声此起彼伏,汇成一曲独特的“夏日交响曲”。这舌尖上的盛宴,不仅是小龙虾的魅力绽放,更是金融“活水”激活消费新图景的生动写照。
湖北潜江素有“中国小龙虾之乡”之称,近年来,随着“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不断提升,这张文化名片也逐渐被全国各地人所熟知。作为一个全新的文旅商圈融合综合体,潜江小龙虾每年都能吸引百万游客慕名而来,只为解锁一场从舌尖到心尖的独特体验。而潜江小龙虾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帮扶。
针对潜江小龙虾产业全链条融资需求,湖北农担创新推出“龙虾担”专项产品体系,形成覆盖养殖、加工、贸易等各环节的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5年9月,湖北农担潜江办事处累计为1482家小龙虾产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融资服务,总额达5亿元,其中2025年新增服务648户,担保金额2亿元,重点支持了虾稻共作、冻虾加工等关键领域。
监利大米:“全国水稻第一县”的品牌升级路
金秋九月,江汉平原的稻田里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作为“全国水稻第一县”,监利坐拥220万亩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年产量超120万吨,“全省每15碗米饭就有1碗产自监利”的说法,道出了其在湖北粮食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监利以“江汉大米”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构建起“育种研发、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全产业链体系。在种植端,创新实施“八个三”工程,建成5万亩优质稻核心基地,带动40万亩优质稻种植,认定10家头部米业企业、6家核心合作社及1.2万户种植大户,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加工端,129家大米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突破175万吨,30余家企业引入智能化生产线,研发出糙米、米糠油、米粉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价值;流通端,建成覆盖全国13个城市的销售网络,年销量超50万吨,2024年在广州“江汉米香鄂粤共享”产销对接会上,一举签下28亿元意向购销订单。
如今的监利大米,不仅产量稳居全国前列,品牌影响力也持续攀升。监利大米的跨越式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针对大米产业各环节融资需求,湖北农担创新推出“粮食担”专项担保产品,精准锚定粮食种植、收购、加工等全产业链条。它的推出,不仅仅是为单个合作社解决资金难题,更是为监利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恩施茶叶:“世界硒都”的富民茶产业
武陵山脉深处的恩施,云雾缭绕的茶园里依旧绿意盎然。茶农们背着竹篓,指尖在茶树间灵活穿梭,采收着秋茶,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作为“世界硒都”,恩施的茶叶因富含硒元素,兼具醇厚口感与健康价值,“恩施玉露”“利川红”等品牌早已名声在外,成为湖北特色农产品的亮眼名片。
这样的致富图景,在恩施茶产业中随处可见。近年来,恩施州紧扣“中国茶谷”建设目标,立足“土硒茶凉绿”优势,按照全产业链发展要求,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产业已成为恩施州的富民产业、健康产业、生态产业,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恩施的生动实践。全州茶园面积182万亩,年产量13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50亿元,产业基地总规模在全国地市级产茶区中居第四位。
全州83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7700多元。全州248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每年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万多个,茶产业已成为恩施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
恩施硒茶及特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湖北农担针对恩施州茶叶及箬叶行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楚农担·两叶贷”,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贷款重点覆盖茶叶、箬叶产业链上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湖北农担为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提供担保,确保贷款客户年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5%,切实降低经营主体的资金压力。
洪湖莲藕:“洪湖水”滋养的全链黄金产业
一曲洪湖水,美名天下扬。江水滔滔,冲刷出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也孕育出“清甜可口、口感细腻、粉糯香甜、回味无穷”的洪湖莲藕。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大力支持洪湖把发展莲藕产业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聚力壮大“洪湖莲藕”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2024年,湖北省委农办出台《关于推进莲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藕七条”),将“洪湖莲藕”品牌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洪湖莲藕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围绕“藕七条”,当地成立洪湖莲藕事业发展中心。政府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洪湖莲藕产业发展,涵盖品种、品牌和标准基地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深挖莲藕经济活力,丰富莲藕衍生产业链。
依托洪湖当地的莲藕资源,多家企业纷纷布局莲藕产品。洪湖安井食品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莲藕生产线,日产莲藕系列产品200吨,年产值5亿元。
藕塘变成了“致富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湖北农担精准支持莲藕产业,覆盖种植、收购、加工等各个环节,助力莲藕产业高质量发展。(冯梓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