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照亮万家团圆;国庆节日,激荡家国情怀。当丰收的喜悦与祖国的荣耀在内蒙古大地交相辉映,一幅新时代内蒙古青年砥砺奋进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要把每一道焊缝都打造成精品。”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90后聂新宇的声音坚定而有力。10月2日,在一机集团的车间里,焊花比节日的烟火更耀眼,作为集团最年轻的关键技能带头人之一,火花四溅的焊接一线是他的战场。
从掌握世界领先的特种焊接技术,到攻克国家重点型号装备的制造难关,从总结创新焊接工艺方法,到实现焊接精度的精准控制,聂新宇用不懈的钻研,把自己淬炼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典范。
更可贵的是,他将技能的火种广为传播。作为国家级裁判员和教练,他倾囊相授,培养出多名“全国技术能手”“全区技术能手”,让工匠精神在一机集团蔚然成风。聂新宇的成长轨迹,正是内蒙古无数青年在现代化建设中挺起脊梁、担当重任的缩影,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和精湛的技艺,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与车间里的机器轰鸣不同,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青年包志明的工作室里,随着他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熟练地游走,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应运而生。
剪刀游走间,在纸上勾勒出石榴、生命树、蝙蝠等传统吉祥纹样。10月3日,阳光照进包志明工作室的窗子,落在铺开的红纸上,包志明正手持剪刀,为国庆中秋“双节”创作作品。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和林格尔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守护的是一门穿越时空的民间艺术。
他的担当,始于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在同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建珺的悉心指导下,包志明深入民间,系统学习古老的“拓样剪”与“冒铰”技艺,让《娃娃坐莲花》《胡人骑骆驼》等承载着地方风俗、民族融合故事的古老纹样在自己手中活灵活现。此外,他还在坚守本原技法与民俗内涵的同时,大胆创作《蒙古马系列》《草原情》等新作,让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审美共鸣。
“看!那是光伏板!光伏板居然用无人机清洗,太壮观了!”国庆假期,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游人如织,人们一路走来,不时被一旁无人机清洗光伏板的壮观场面吸引。
这样的场景,源自一个年轻人的大胆创新。立物(内蒙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多,是一位将事业锚定在“沙戈荒”的90后创业者。
在一次次的实地调研中,许多敏锐地捕捉到“沙戈荒”光伏基地巨大的运维需求和清洁难题。怀揣着用科技解决问题的梦想,他联合高校科研团队,毅然踏上创业之路。当原型机问世时,许多坚定选择落户呼和浩特,他说:“我的创业梦想在这里开花,也应该在这里结果。”
于是,许多带领一支由90后、“00”后博士硕士组成的年轻团队,在沙漠的酷暑与寒冬中调试优化,终于让光伏无人自主清洁机器人成功走向量产。当亿元订单传来,他们证明了这条贴近市场、务实创新的道路的正确性。
聂新宇、包志明、许多,他们是万千北疆青年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是“小我”融入“大我”的家国情怀,是勇担使命、开拓进取的责任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征程中,众多向他们一样的北疆青年正以昂扬的姿态,投身实践、脚踏实地、忘我工作,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耀眼夺目的时代光芒。(记者 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