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4日08: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逛市集是很多人小时候最期待的事,如今市集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手作陶瓷、木雕摆件、特色首饰、科技体验,都能吸引年轻人逛市集。
好吃、好逛、好玩,能出片、能带娃、能遛狗……如今的消费者不再青睐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商品,而是更看重自我情绪需求的满足。人们走进市集,消费需求不仅仅是“买东西”,还要“找共鸣”“寻圈子”“感受生活温度”。市集想从“走红”变“长红”,也需积极应对年轻人消费需求的转变,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深挖地域文化,重塑消费空间。市集作为休闲空间,唯有深挖地域文化富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比如,北京王府井书店开展“北京文创 礼遇京城”主题文化市集,江苏苏州双塔市集将评弹、昆曲等文化展演与咖啡馆、书店等现代业态融为一体。不妨探索“文化+场景+体验”的模式,持续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融合新科技,创新体验感。在科技游火热的当下,一些年轻人逛市集购买的商品,从快消品转向强调品质、科技感和工匠精神的产品。市集可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为消费者带来新颖的科技体验。比如,有市集推出“机器人嘉年华”,以科技版舞狮震撼开场;有的市集上,机器人现场挥毫书写对联;还有的市集摆擂台,围棋爱好者可以现场挑战AI机器人,体验对战博弈的乐趣。
叠加特色主题,深挖细分赛道。市集,既可以是多种商品的大集合,也可以是聚焦单一主题的沉浸式游览。比如,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期间,“新民市集3.0”以电影为媒、以非遗为韵、以老字号为基,让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既有商业活力的温度,更有文化质感的厚度。再如,浙江杭州在植物园举办“森林市集”,让参与者体验到杭州本地的生活气息。
在各色市集里,人们感受到了社交生态的“真”、精心对待的“慢”、打开盲盒的“趣”。当情绪价值与文化体验成为驱动消费的新引擎,消费者逛市集不只是买东西,更是在描摹美好生活。
(摘编自《河南日报》,原题为《赶集的年轻人到底在“赶”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