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步4连官兵展示连队获得的荣誉。张明哲摄
装步4连官兵代表在歪头崮抗击战遗址前宣誓。张明哲摄
“终于完整复原了前辈们的战斗故事!这下,咱们连队的‘红色家谱’真正续上了!”日前,在山东沂水革命烈士陵园,望着眼前一排排镌刻着先烈名字的墓碑,第80集团军某旅装步4连官兵代表的眼眶湿润了。这一天,连队官兵盼了好多年。
前不久,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及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正式公布,“歪头崮八十五勇士”的英名赫然在列。看到这个消息,装步4连官兵备受鼓舞。
装步4连的前身,为鲁中军区2团1营2连,参加过当年的歪头崮抗击战。连队干部介绍,连史上只记载了战斗的大致过程,却没有具体的细节,更没有牺牲先辈们的名单。
以公布的第四批抗日英雄群体名录为契机,在旅机关的帮助下,装步4连官兵联系上军史专家梳理史料、核对时间节点,并与山东沂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党史研究部门反复核实,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确认,还原了歪头崮抗击战的经过,找到了八十五勇士名单。
随后,该旅选派8名官兵代表,由宣传科长张良楠带队,跨越千里踏上这片浸染着先辈热血的土地。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附近村民,还有部分烈士后代,也闻讯赶到烈士陵园,与官兵一同“打开”这份迟到的“红色档案”。
“在当年歪头崮战场上,还出土了不少烈士的遗物。”参观沂水革命纪念馆时,陵园管理所所长葛姝蔚指着一个展柜介绍。展柜里纹路依旧清晰的烟斗、锈迹斑驳的弹壳等文物,将官兵带回到80多年前。
1943年2月25日,3000余名日伪军合围沂北根据地。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鲁中军区2团1营营长王子固决定自己带领2连阻击敌人,命令3连护送村民转移。根据作战计划,2连把日伪军吸引到张耿村歪头崮山顶。
歪头崮海拔384.9米,三面悬崖如刀削斧劈,只有一面坡度较缓。面对敌人凶猛的攻势,2连官兵英勇顽强,打退敌人一波又一波进攻,战斗持续了6个多小时,毙伤日伪军200余人。
第二天一早,去团里开会的2连指导员孟兆群赶回来,与村民悄悄上山清理战场。“鲜血染红了整个山顶。”老支前队员、98岁的村民耿家太,是这场战斗的见证者。他含着眼泪回忆说,“太惨烈了,连队官兵牺牲时有的握着枪呈战斗姿势,有的被炸得血肉模糊。还有一块石头底下压着钱,上面写着‘党费’二字……”
“他们是为掩护老百姓英勇牺牲的,他们是我们的大恩人……”硝烟散尽,村民们含着眼泪把烈士遗体背到村南头的一块耕地进行安葬。
此后,每年春节、清明节,当地村民都自发地为烈士们扫墓。为让这些烈士们有一块更好的安息地,2015年,这些烈士被迁入沂水革命烈士陵园。
在这场战斗中的85名勇士,除3人失踪、1人跳崖生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战后,鲁中军区授予2连“一人一枪战斗到底”锦旗,并从全团每个连队抽一个优秀战斗班,重新组建了2连。
新组建的2连,充分发挥“歪头崮八十五勇士”精神继续战斗,后来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经历战役战斗160余次,先后被上级授予“战斗英雄连”“英雄模范连”等荣誉称号,涌现出“战斗模范排”“突破配水池第一班”等先进班排集体。
青山埋忠骨,岁月昭英魂。即将告别先烈,官兵的目光里满是不舍。连队二级上士牛晓峰手捧着歪头崮抗击战牺牲先烈的名单说:“前辈们,请放心!我们一定会刻苦训练,为连队再立新功。”
如今,这支英雄的连队已从传统步兵转型成为信息化装甲步兵,先后多次被评为军事训练标兵连、先进基层党组织、“四铁”先进单位等。(仲崇岭、张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