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完成省级、设区市及赣江新区、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完成1∶250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25168平方公里,现已实现全省国土面积全覆盖;年底前将完成既定的9万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新增资源量达大中型规模的矿床共144处……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扎实成果,勾勒出江西省自然资源工作五年间的奋进轨迹。在9月19日的“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成效新闻发布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宋斌介绍,“十四五”规划期间,我省坚持守底线防风险、优空间重保障、抓改革促发展、强基础惠民生,自然资源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绘就空间规划“一张图” 筑牢生态发展“安全线”
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更是资源保护的“红线”。“十四五”以来,我省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吴欣介绍,五年来,我省全面完成省级、设区市及赣江新区、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
夯实开发保护底线。全省划定耕地保有量4004.5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545.4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4.12万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不仅如此,我省还出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管理办法,规范生态保护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管理。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完善各类设施用地布局,健全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体系,强化城市安全韧性,努力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全面建成省市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切实强化规划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涂迎九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构建起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矿山生态修复制度;连续四年成功申报5个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示范工程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上饶市广信区望仙谷、寻乌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等多个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废弃矿山典型案例。
激活资源配置“新动能” 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五年来,我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自然资源配置,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要素保障。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王力安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矿产勘查资金投入稳步回升,年均增长率达13.6%。2021年至2024年,全省矿产勘查资金总投入17.39亿元,年均投入4.35亿元,较“十三五”同期增长12.22%。
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资源量达大中型规模的矿床共144处。其中,奉新县白果矿区提交锂资源量47万吨,宜丰县茜坑矿区锂矿勘探新增资源量32万吨,石城县楂山里矿区新增萤石资源量100万吨,永平铜矿区新增钼资源量9.29万吨,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基础地质调查稳步推进。江西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505万元,部署12个图幅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完成调查面积3197平方公里,为后续资源勘探、工程建设提供了精准的地质数据支撑。
建立节地政策、用地监测、倒逼机制、考核激励、用地供给“五套体系”,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十四五”以来,我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预计超额完成2个百分点;创新建立江西省土地利用动态监管系统,累计消化批而未用土地109.92万亩;对节约集约用地考核靠前的市县,奖励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修订完善《江西省建设用地指标》,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效益。
当好便民服务“贴心人” 书写民生福祉“新答卷”
五年来,我省自然资源系统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不动产登记领域,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健全完善登记、办税“一窗综合受理”,推广应用电子证书证明,推行不动产司法查控不见面办。面对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明确“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原则,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妥善化解一批群众烦心事。在“保交楼”“保交房”项目中,通过完善相关手续,达到办证条件的比率分别提升到92.83%、94.78%,让更多家庭圆了安居梦。
发挥自然资源专业优势,为管理决策、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支撑。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调查等多元技术资源,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自然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问题。遴选两批共117名挂点服务乡村振兴责任规划师,为基层提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等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落实地勘专业技术队伍汛期驻守,推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加强“隐患点+风险区”管控,构建起坚实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我省在南昌、九江、鹰潭、赣州等地开展授权和委托建设用地审批权试点,赋予设区市更大用地自主权。改进建设用地组卷指导服务台,减少人工审查环节,处室联审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缩小用地预审范围,简化用地预审审查,推行规划选址综合论证。在自然资源部用地审批“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中,我省连续五年排在全国第一档前列。(朱兆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