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智能眼镜,眼前的报纸变成了抗战的场景,还能和八路军战士互动。”10月20日,在第七届VR/AR产业博览会上,南昌小学生刘畅刚摘下设备,就迫不及待地向身边人分享感受。他体验的“跟着AR走进抗战烽火记忆”项目,正是江西用数字技术激活红色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上,数字技术正让革命历史“走”出文献,以可触、可感、可互动的姿态走进Z世代心中,为红色文化传承注入鲜活的科技动能。
“艺术、文化、科技三者深度融合,能让红色作品拥有打动人心的生命力。”深耕VR领域十年的江西财经大学虚拟现实现代产业学院教授、产业副院长,江西中直新经济公司负责人汪翠芳,一直带领团队探索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的融合路径。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西VR技术带头人,五年来,她带领一支包括400余名学子在内的师生团队,扎根江西,从逐页查阅史料到精细场景建模,一点点将厚重的红色历史转化为数字体验。她还发起“灯芯计划”,未来三年将向全球高校开放1000个实战岗位。
大二学生虞磊正是这股青年力量中的一员。今年上半年加入开发团队后,他一直忙着研发“灵境井冈——MR(混合现实)技术赋能的井冈山红色剧情化交互体验系统”,这是他和同学们备战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作品。
“体验者戴上MR设备,就能在八角楼前‘遇见’1928年的革命者,还能在虚拟空间体验跟着红军战士一起挑粮,静态的革命旧址变成了‘活的现场’。”虞磊的语气里满是敬畏,“红色文化不再是‘隔着玻璃看展览’,而是能‘亲身参与的故事’。”
用科技手段传承红色文化,汪翠芳团队十年来一直在探索。十年间,这支团队累计推出《学党史感党恩》《家乡第一党支部》《重走长征路》等9款数字红色文化产品,打破了红色教育的时空壁垒。其中,《第一枪》摘得2020年世界VR产业大会创新奖;《“图”说党史》斩获2021世界VR大会银奖。市场与行业的认可,印证了科技赋能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技术赋能不仅改变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更走进了校园课堂。师生团队这些广受好评的数字项目,也成为江西财经大学思政课程的鲜活素材。“以前听老师讲八一南昌起义,总觉得离自己很远,经过在VR场景里‘亲历’那场战斗,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学生们深有感悟。汪翠芳坦言,通过科技赋能,能把党史课堂搬到云端、装进背包、融入日常,让红色故事从“橱窗里的文物”变成“指尖上的流量”,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技术迭代不停,红色文化传承的形式也在不断升级。今年10月26日,全国首个全时态红色元宇宙空间“八角楼・十二时辰”在井冈山启幕。依托5G-A与MR技术,这里构建起昼夜流转的虚拟场景。23岁游客周子墨在虚拟讲解员引导下“漫游茅坪”,他激动地说:“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解,而是主动地触摸历史的温度”。
“技术再炫酷,也不能丢了文化内核。”汪翠芳团队中的研二学生汤哲晟,是“八角楼・十二时辰”项目文创设计团队的骨干。为了设计好作品,他先后4次赴茅坪实地调研,驻扎在景区20多天,通过翻阅党史资料,设计出八角楼、谢氏祠堂等主题积木,还有音乐冰箱贴、扩香石等文创,“用Z世代喜欢的方式做载体,就是为了让红色文化更鲜活地扎根他们心里。”汤哲晟坦言。
VR镜头里重现起义的硝烟,AR报纸上跃动抗战的记忆,元宇宙空间里回荡先辈的话语,青年用代码重现革命峥嵘岁月……在江西的红土地上,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的碰撞还在持续迸发新的火花,而红色文化也在这一次次的互动中,变得更加可亲可近。(全媒体记者 李 芳)
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视频演示:客户反馈,伪基站短信发送平均1小时1.5万条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