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麻城市烟草专卖局院内,“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的旗帜格外鲜艳,队员们正仔细整理着印有“困难零售客户联系卡”的文件袋。这支特殊的队伍,不仅是服务零售客户的客户经理,更是17个困难家庭留守孩子口中的“柜台边妈妈”,用600多个日夜,书写了服务客户与守护家庭的双重担当。
初遇:柜台后,那抹孤单的身影
两年前,8岁的小雨在曾姐的杂货店第一次遇见”爱心妈妈“。当时,她独自趴在啤酒箱上,用烟盒纸折着飞机,未完成的算术题摊在作业本上。“小雨折的纸飞机真漂亮!阿姨帮你把这道不会的题讲完,妈妈就能早点回家做饭啦。”队员蹲下身,轻声安抚的话语,成了照亮孩子孤单时光的第一缕光。
爱心妈妈辅导作业。
翻开曾姐的客户档案卡,“父亲重病,母亲独自看店,孩子课后无人看管”的标注格外醒目。在会议室里,妈妈们围坐桌前,在“客户经营帮扶计划”旁郑重写下“小雨课后托管时间”,将客户的经营难题与家庭困境一同纳入帮扶清单。
陪伴:货架间,种下温暖的种子
“当看到留守儿童在收银台后画‘全家福’,当发现单亲妈妈的账本里夹着孩子的学校通知,我们就知道,帮扶不能只停留在店铺经营上,更要守护好店里的小小心愿。”队员小朱的话,道出了“爱心妈妈”们的共同心声。
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英语小课堂。
在“爱心妈妈”的联系本上,记录着无数温暖的细节:“帮王哥申请了终端设备和陈列柜。”“小晴今天在作文里写‘我的烟草妈妈’。”
监控镜头偶然抓拍的画面里,队员们抱着孩子在货架间验货,疲惫的孩子趴在肩头安然入睡。货架上的价签,是零售客户经营的希望;作业本上的红勾,是留守孩子童年的星光;收银机的滴答声里,藏着“爱心妈妈”们未曾言说的温柔。
生长:时光里,爱与责任双向奔赴
时光流转,帮扶的故事在街巷间生长出温暖的新篇。如今的社区便利店里,小雨已能熟练地给商品扫码,身旁的新“爱心妈妈”正教她使用升级后的收银系统。“以前妈妈们帮我在收银台写作业,现在我能帮妈妈们整理‘爱心助销区’啦!等我长大了,也要帮其他小朋友。”小雨的话,透着被爱滋养后的成长力量。
爱心妈妈与孩子们做游戏。
“等我考上大学,要开发帮妈妈们看店的智能系统!”“这不是17个故事,是17个家庭和整个行业的温暖共振”。孩子们的话语与队员们的心声交织,汇成爱的乐章。
从柜台边的初次陪伴,到货架间的长久守护,麻城市烟草专卖局“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用行动诠释着行业温度。她们让帮扶不止于物质支持,更成为能力传递与爱的循环。这场始于责任的牵手,早已化作双向奔赴的守护,如同粉色丝带与孩子笔下“爱心小店”的重叠,在卷烟扫码的“嘀”声与孩子的笑声里,织就了一张守护彼此的星光网,让爱与希望在大别山的街头巷尾永远传递。(图/文 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