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活动很丰富,希望能再多一些适合低龄军娃参加的项目”“来队公寓热水器水温不太稳定,请帮助解决”……国庆佳节,记者到第72集团军某旅采访,正赶上一场机关组织的军属恳谈会,20多位来队家属代表与机关干部面对面谈感受、说困难、提建议,现场气氛热烈。
“趁节日召开恳谈会,既是对前期调研工作的查漏补缺,也有利于把解难帮困真正落到实处、暖到心坎。”恳谈会间隙,该旅组织科陈科长告诉记者,旅里节前半个月就组织机关干部下沉一线、靠前服务,梳理官兵反馈的关于假期各类诉求,建立“急难愁盼”过节专项清单,全力推动问题高效解决、限时办结。
“以往个别干部存在图省事、怕担责、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陈科长告诉记者,在旅党委前期召开的持续深化政治整训会议上,一班人对此作出深刻反思。随后,旅党委带领机关紧扣“学、查、建、评”关键环节,系统推进作风转变:一方面,通过分专题、分层级的理论学习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夯实思想根基;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个人自查、组织审核与多渠道群众监督,严肃纠治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不良作风。
恳谈会结束,记者受邀参加某连组织的集体生日,发现还有一位“编外嘉宾”——宣传科丁干事。
“家属来队期间,往往是掌握官兵思想情绪、了解真实需求的窗口期。”曾有排长任职经历的他,被指定对口帮带该连。他说,尽管规定的当兵蹲连调研任务已经结束,但自己并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最近,他正围绕新时代官兵思想特点与行为模式等课题展开研究,正好利用假期近距离观察捕捉官兵思想变化,为下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搜集鲜活案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旅建立党委常委带头下沉基层“对口挂钩、精准帮带”机制,严格执行当兵蹲连、驻班调研制度,制订细化党委机关“徙木立信”21件实事清单,梳理46条意见建议,逐一明确责任科室与完成时限,把“严”的标准立起来、让“实”的机制长效化,确保政治整训不搞“一阵风”,而是打好转变面貌、提升效能的“持久战”。
谈及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不少官兵感言:“既来源于制度规范约束,也离不开‘关键少数’示范带动。”
此前,一名旅领导在营连“吃碰饭”时,偶然听到有官兵反映家属临时来队住房紧张——单位虽协调了市区酒店,但往返不便,也缺少家的感觉。
官兵无意间道出的“挠头事”,当即成为旅党委挂念的“上心事”。很快,旅里经过研究,及时将部分闲置机关干部公寓房调整为家属临时来队公寓。这次国庆长假,一些来队家属住上了生活设施齐备的公寓,在军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一位军嫂欣喜地与记者聊起了今昔对比——营区位置偏远,以前出门一趟不容易;一次假期孩子来队第二天就水土不服,直到返程才见好。“这次来队,拥军公交专线通到了营门口,军医进营区巡诊,生鲜食品直供优供……”
从“等待问题”到“上门帮办”,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如同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自然之风,一股以上率下、由内而外的新风,持续推动着部队作风的深刻转变。
就在几天前,人力资源科史干事接到三级军士长陈明华从老家打来的感谢电话:“这次国庆回家,我特地去看了两个孩子的新学校,太感谢组织了!”史干事说,他们此前针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难题,提前两个月摸排备案信息、对接地方教育部门,精准申报需求,确保将军娃送入理想学校。
陈明华由衷地说:“这股务实新风,真正吹进了官兵和家属的心坎里。”(本报记者 危乔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