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这片浸润着文明底蕴、铺展着辽阔风光的土地上,文化的脉搏始终与人民的呼吸同频共振。
今年6月,“歌游内蒙古”北疆文化活动季盛大启幕,一场覆盖全域、贯通城乡的文化盛宴就此拉开帷幕。一张璀璨夺目的文化矩阵悄然织就,让北疆文化的魅力惊艳四方,奏响了一曲跨越地域、激荡人心的全域共鸣之乐。
顶层领奏 打造文化矩阵
交响乐《山河长歌》的激昂乐章激荡北疆大地,沉浸式戏剧《乌兰牧骑》用真情演绎打动人心,中国杂技以惊险奇绝的技艺惊艳全场——多元艺术形式在北疆文化活动季的舞台上交织共生。
37项自治区级活动覆盖精品展演、展览展示、群众文化等领域,为活动季搭建起坚实框架。
启动专场演出率先奏响“重头戏”。6月21日至22日,呼和浩特体育场内座无虚席。经典作品音乐会上,阎维文、方锦龙等艺术家和知名歌手孟庭苇、齐峰等齐聚,用歌声诚邀八方宾客“歌游内蒙古”;新星新作演唱会集结内蒙古优秀原创力量,用青春旋律唱响新时代北疆风貌。
精品展演与展览展示立足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线上线下、剧场内外深度联动。
“民歌对唱让我深刻体验到内蒙古民众的热忱与真挚。在感受民歌魅力的同时,我还能在非遗市集上买到内蒙古特色的非遗产品,不虚此行!”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侗族琵琶歌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吴金燕在演出交流中感受北疆风情。
前不久,内蒙古博物院“北疆文小侠”青年志愿服务队联合自治区残联组联部精心策划“指尖的北疆 耳畔的历史”——特殊观众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用贴心的设计与温暖的陪伴,让视障、听障观众与北疆文化展开深度对话。
北疆文化活动季期间,内蒙古博物院大展不断,“彩练当空——明清颜色釉瓷器菁华展”“灼灼其华——甘肃彩陶文化展”等人气十足,搭配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游客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把北疆记忆带回家。
立足“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定位,北疆文化活动季通过创新服务群众形式,将北疆文化嵌入广场舞大赛、群众歌咏展演、大学生“十佳校园歌手”大赛、“群星奖”优秀作品巡演等群众文化活动中。同时,专门设置“文旅融合”板块7项活动,探索产业化运营路径,做大活动季文化产品体量。
北疆文化活动季体系化的活动设计,让北疆文化不再是零散的展示,而成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带走的立体化文化盛宴,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共鸣。
盟市和音 激活文化活力
“生态文学不是简单的自然描写,而是要在山水间读懂人与自然的共生哲学。呼伦贝尔市的草原与林海,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大地之书’,等待作家用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去解码……”8月17日,著名作家东西来到额尔古纳,在文学照亮生活——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上,与文学爱好者展开思维碰撞。
作为北疆文化活动季盟市联动活动之一,“以文立心 共话北疆”——2025内蒙古生态文学周暨文学名家呼伦贝尔行成为文学爱好者的“追星现场”。东西、张楚、蔡崇达等国内知名作家和名刊编辑深入呼伦贝尔,通过举办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名家读者分享会,与基层作者分享创作心得,将优质文学资源直接输送到基层。
38项盟市活动如同矩阵上延伸的“枝丫”,扎根地域文化土壤,绽放出各具风情的光彩,让北疆文化从东到西“处处有亮点、全域皆精彩”。
舞台之上,《诗经》的“蒹葭白露”温润红山玉龙的浑茫气象,盛唐风骨迎上金戈铁马的万里辽原,革命热血汩汩汇入草原母亲的深情洪流,横跨3000年的诗意长卷徐徐展开。8月6日,赤峰市第十八届红山文化旅游节“诗韵北疆 风雅赤峰”专场演出为赤峰市民献上了一场文雅、唯美的视听盛宴。
来到赤峰旅游的北京游客李诗航说:“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赤峰美丽的景色,我就和家人一起过来了。欣赏美景还能看到震撼的演出,让我对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真切的理解!”
8月9日,河套大地被一场文化盛宴点燃。“北疆拾遗 生生不息”2025年内蒙古非遗购物月暨第二十二届河套文化艺术节在黄河湾拉开帷幕,在为期1个月的活动中,非遗展销、技艺展演、群众文化活动陆续开展。
夜晚的非遗文创市集人头攒动。“我们每一针都承载着草原的故事,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乌拉特刺绣的生命力。”乌拉特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娜仁高娃说。巴彦淖尔市民王女士赞叹:“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比想象的更鲜活,孩子通过互动体验真正触摸到了文化根脉。”
北疆文化活动季以盟市联动为纽带,实现文化资源的全域整合,一项项扎根沃土的文化实践,不仅让北疆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更凝聚起文化认同与发展活力,为北疆文化繁荣书写下生动注脚。
全域共鸣 释放强大能量
37项自治区重点活动,突出北疆文化活动季的引领性、示范性;38项盟市重点活动打造全新文化圈、网红点;300余项细分文旅体验项目,构建沉浸式文旅矩阵,打造惠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北疆文化活动季统筹全区各级各类资源,突出北疆文化品牌,如同一条金色的丝线,将散落在北疆大地上的文化珍珠串联成链,不仅让北疆文化破圈传播,更成为拉动经济、促进融合的引擎,释放强大的协同效应。
北疆文化活动季期间,2025年伊利内蒙古自治区足球超级联赛火爆出圈。自治区体育局、文化和旅游厅、商务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票根经济、助力扩大消费的通知》,紧抓正在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的机遇,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需潜力、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让体育赛事成为展示北疆文化魅力、旅游资源和商业活力的重要窗口。
各地积极响应,乌海市借力葡萄成熟季,推出凭蒙超联赛票根购葡萄满减福利;通辽市发布文旅惠民礼包,凭联赛票根可享受多家景区折扣,其中多个景区直接免门票;鄂尔多斯创新推出“票根+暖城转转卡”,可免费畅游21个热门景区。一张张薄薄的票根,超越物理形态的价值力量,编织出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
北疆文化活动季启动以来,全区各盟市抓住契机,走出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实践。
呼伦贝尔市以北疆文化为引领,围绕“歌游内蒙古”品牌建设,精心推出58项文旅活动,48项体育赛事活动,将“红春绿夏金秋银冬”的四季交响融入每一寸山河。今年7月,2025呼伦贝尔北疆音乐节用短短两天时间,为鄂温克族自治旗吸引游客累计超7万人次,当地将音乐节流量有效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组织11家重点餐饮住宿企业推出“凭音乐节票根享优惠”专项活动。
2022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先后举办大型演唱会10余场,吸引国内游客超500万人次。今年,呼和浩特乘势而上,实施“演艺之城”建设行动,深化“演出+旅游”模式,将“音乐粉”转化为“城市粉”。同时,立足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呼和浩特市开辟市内“周末游”“短途游”直通车;高铁2小时直达北京,进一步拉近与首都的距离,吸引更多周边城市游客;搭建中外文旅交流“空中走廊”,今年7月,呼和浩特恢复至首尔直飞航线,助力引客入蒙。
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从文化展示到产业融合,北疆文化活动季如同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以全域联动的矩阵之力,让文化成为连接发展的桥梁、凝聚人心的纽带。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化盛宴,不仅让北疆文化的魅力深入人心,更激活了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记者 柴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