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柏林9月11日电 专访:“保护历史记忆是我们这一代无法推卸的责任”——访拉贝曾外孙赖因哈特
新华社记者褚怡
“保存历史记忆、传承历史记忆,这是我们这一代无法推卸的责任。”国际友人约翰·拉贝的曾外孙克里斯托夫·赖因哈特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历史不被遗忘,文明才不会倒退。”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展开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暴行,至少30万人遇难。二战后,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国际审判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长达1218页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有两个专章“攻击南京”和“南京大屠杀”。
在这场浩劫中,当时受雇于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约翰·拉贝挺身而出,与其他在华国际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设置25个难民收容所,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庇护。他写下的日记是南京大屠杀重要而详实的史料之一。
在记录苦难的同时,《拉贝日记》也写下了希望。“日记里也有很多关于希望的记载。”赖因哈特说,“面对那些被训练成只知道杀戮、掠夺、强奸与毁灭的侵华日军,拉贝和他的同伴赤手空拳,守护着南京市民,也守护了良知。”
2017年12月,赖因哈特带着他的女儿乌尔丽克参加了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活动。活动结束后,看过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乌尔丽克说:“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些照片,谁敢相信世界上曾发生过如此残忍的事件?”
“在南京,无论是在出租车上、博物馆里,几乎每个人都能讲出一段与约翰·拉贝相关的故事,很多人的长辈当年就曾在安全区内躲避战火。”赖因哈特说,南京民众对约翰·拉贝的诚挚敬意令他动容。
1931年5月,赖因哈特的母亲,也就是约翰·拉贝的外孙女,出生在辽宁。赖因哈特说:“当时,她的父亲和约翰·拉贝一样,在西门子公司工作。”她出生后不久,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后,中国东北迅速沦陷。
“我的母亲在战争中长大。”赖因哈特说,多年后,他母亲在日记中写道,她深感幸运,能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抚养自己的孩子长大。
作为拉贝的后人,赖因哈特始终把保护历史记忆视为自己的责任。2017年11月,他将约翰·拉贝留下的历史遗物交至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一个月后,他在南京的纪念馆重新看到这些遗物。“这些遗物应当回归历史,被安放在能让人们铭记历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