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朋友圈里“暑期总结”迎来最后一波高潮:有人晒北极光,有人晒东南亚美食,有人晒草原骑马,有人晒海边踏浪,九宫格里,风光无限,满是笑脸。家长们你追我赶,一心想把假期留给家人,把快乐留给孩子。
其实,朋友圈的热闹,背后藏着一个朴素的愿望——多陪陪孩子,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可外面的世界,未必只有“远方”。
江西不缺山水,更不缺故事,更可贵的是“抬脚即达”。庐山飞瀑、鄱阳湖候鸟、婺源古村落、武功山草甸、龙虎山丹霞……课本里出现的地名,就在“家门口”。
这个暑期,有多天气温逼近40℃,因此,在凉爽的山间溯溪受到人们青睐。武宁牛鼻孔、婺源石门峡、梅岭楠坪古村……这些曾因偏远而人迹罕至的秘境,又因原始自然风貌保持较好,吸引了不少游客探访。在武宁牛鼻孔,笔者遇到来自南昌的母子:他们驱车当天往返,花费不到四百元,孩子却把“落在山涧里的蓝眼泪”写进了作文,把勇敢“跳潭”的经历津津乐道地分享给同学。
自然山水润心,人文之旅启智。在景德镇,一名妈妈带着女儿逛完中国陶瓷博物馆,又去御窑博物馆,晚上打卡陶溪川。不同于游山玩水,她们选择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一天走两万多步,只花门票钱,却让孩子读懂了“工匠精神”。
无论是溯溪跳潭的野趣,还是画瓷悟道的雅性,本质上都是父母用心的陪伴与引导。远方有远方的壮美,家乡有家乡的深厚,真正优质的亲子游,不在于距离远近、花费多少,而在于是否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拓宽视野、收获成长。
今年暑期,江西文旅消费市场展现出多业态融合、多场景延伸的新气象。“文旅+体育”“文旅+康养”“文旅+非遗”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亲子家庭带来更丰富的出行选择。
对家长来说,不再为“去哪玩、玩什么”发愁,一张高铁票就能轻松安排一趟充实旅程;对孩子而言,亲睹“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意成真,又走进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探访鱼类家园,一下子完成历史、地理、生物三科实践,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性价比远超“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长途奔波。孩子学到的不是“我来了,我走了”,而是“我看了,我懂了,我爱了”,这份由内而外的惊喜,正是“江西故事”最吸引人的打开方式。
新学期已经开始,下一个假期正在路上。江西的人文山水始终张臂以待,它们不仅能在朋友圈“出片”,也能在孩子心里“出彩”。脚步放慢,镜头拉近,把“晒远方”换成“看家乡”,把“焦虑”换成“惊喜”,下一趟旅行就从“家门口”出发,让“诗和远方”先从赣鄱大地开始。(周亚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