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西省玉山县城出发,沿着乡间小道大约行驶半小时,便来到了桑园村。
上午9时,在桑园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江西省烟草专卖局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杨国辉正与村民聊得火热。
“杨书记,我们村现在都快成‘网红村’了,每天傍晚,好多外村的人来休闲步道散步,热闹得很呐!”“还有很多骑行爱好者来骑车呢!”……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看出记者的好奇,杨国辉接过话茬,指着不远处提议道:“走,带你去看看村里的‘网红步道’!”
桑园村新建的休闲步道。戴光晔摄
连片的稻田边,只见一条彩色的休闲步道穿行其间,格外亮眼。
“这条休闲步道其实是整治河道的配套工程,不仅根除了水患,还提升了沿岸风景,成为村民们散步的好去处。”杨国辉介绍,就在两年前,桑园村还是个远近闻名的“水患村”。
桑园村地势西高东低,一条蜿蜒的河流由西往东环绕村庄,由于河堤年久失修,每年汛期,河里的水都会冲垮河堤,倒灌进村。
“每次涨水,不仅家里的物品被冲走,田里种的农作物也几乎绝收。”回忆起遭水患的日子,村民胡金富直摇头,“几分钟时间,水就涨到一米多高。”
洪水退去,留下的是一片狼藉:淤泥堆积,垃圾遍地,农作物被冲毁……然而,这种境况,桑园村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2021年,帮扶工作队来到桑园村,在倾听村民的心声后,河道整治便成为首要任务。
“河道整治项目包括为河道清理拓宽、河堤加固加高,河堤沿线环境建设等。”杨国辉告诉记者,项目于2023年10月竣工,修复及新建河堤2200余米,并新建了6座水坝和洗衣码头。
据悉,改造后的河道,保护了沿河近400亩耕地及100多户村民房屋,受益农田每年每亩可增收约200-300斤粮食。
与此同时,沿河道提升改造了一条1600米的休闲步道,解决了当地村民闲暇活动场地安全问题,更是增添了一道乡村美景、一个网红打卡地。
在桑园村,变化远不止于此。
“帮扶工作除了改善基础设施,还通过建立帮扶车间的方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路聊着,不觉间我们来到了桑园村村口。
帮扶车间内,村民们正在赶制出口的笔袋。何坤摄
在村口显著位置,有一家3层楼的帮扶车间,下午2点,村民们陆续开始”上班“。
”在这做事时间很自由,不仅可以照顾孩子,还可以兼顾家里和地里。“村民杨艳边说边熟练地缝制笔袋,”工资多劳多得,像我们年轻人做得快一点的,每个月工资5千元左右。”
漫步车间,凉风习习,感受不到三伏天的闷热。
“车间安装了冷风机,办公环境好着呢!”顺着车间负责人胡淑成的指引,记者看到,在整齐排列的工位上方,一个个出风口正往外输送冷风。
“叮咚!”这时,胡淑成的手机响了起来。“哎呀,来了一个新订单!”胡淑成笑着告诉记者,目前,车间的订单都是出口,明天就有一批货要发往义乌。
“等就近的高速路口开通后,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到时候将吸纳更多的村民来做事。”话音刚落,胡淑成的电话再次响起。
航拍桑园村。戴光晔摄
“除了帮扶车间,我们还建设了350千瓦村级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杨国辉掰着手指说道,这两个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
“多亏了帮扶工作队,我们村里大变样呢!”路过的村民纷纷对杨国辉竖起大拇指。
今年是帮扶工作队驻村的第四年。四年间,桑园村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蜕变:洁净平坦的道路、随处可见的太阳能路灯、焕然一新的校舍、宽阔的法制广场……
桑园村的变化,只是江西省烟草专卖局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一个切面。
“十四五”以来,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共选派59个驻村工作队和118名驻村帮扶干部,奔赴106个帮扶村,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在推动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助力村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夜幕降临,桑园村法制广场灯火通明,一场情景式普法正在上演,在互动问答环节,村民时而哄笑,时而拍掌叫好,乡村的“夜生活”正被点燃。(罗娜、曾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