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畅整洁的道路环境,规划有序的停车位,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市民公约等内容的墙绘和标语,走进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胡衖社区,一幅安居乐业幸福文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自美丽城乡建设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开展以来,胡衖社区大党委坚持把“村容整洁、环境舒适、生态宜居、管理民主”作为工作目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奋力书写美丽城乡建设“幸福答卷”。
拆违治乱,从“坐等办”到“主动拆”
自美丽城乡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胡衖社区大党委把“拆违治乱”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面对“拆违治乱”任务,如何让居民参与进来,从被动变主动?胡衖社区大党委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胡衖社区大党委组建8个意见征询小组,有针对性地上门走访、召开院子会宣讲政策,带领居民去示范社区学习。居民们看到别的村改造后的面貌,主动让出自己占用的地面,社区的道路拓宽了,车辆进出更加方便。
“这个地方原先是养鸡棚,臭气熏天,现在我愿意配合社区党委把这个鸡棚拆掉,改善社区环境。”在胡衖社区第4组,居民安其年主动提出拆除自建的鸡棚和院墙,支持美丽社区建设。
像安大叔这样积极响应美丽城乡建设的居民不在少数。“社区为民做了实事!这些棚屋拆除后,进出就通畅多了。”胡衖社区环境大变样后,居民纷纷为拆违点赞。
马路变宽了、没有臭味了、环境变美了……这是群众的切身体会,也是美丽城乡建设带给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随着“拆违治乱”行动开展,居民不再是社区建设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见证人、受益者。
养老助餐,从“惠民生”到“暖民心”
北风呼啸,寒意刺骨,但在胡衖社区幸福食堂里温暖如春,食客络绎不绝,享受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为办好社区“幸福食堂”,胡衖社区大党委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村居民意见,按照“政府引导、社区主导、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将原来的老年活动中心改造升级为社区“幸福食堂”,引进市场主体经营,引导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助餐服务,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食有所依”。
改造后的活动室整洁明亮,店内醒目位置张贴着价目表,菜品种类丰富,包子、粥、粉面、生煎、炒菜、炖汤等一应俱全,深受社区老人、附近居民欢迎。
“幸福食堂,为我们老年人提供安全、平价、放心的餐食,自己掏一点、社区补一点,帮助我们老年人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也让在外工作的子女省心放心!”社区居民王志明说。
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为目标,胡衖社区持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社区食堂更大的效能,为社区老人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舒适环境,真正体现了社区“为民办实事”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社区居民袁成绍退休多年,看到社区开办了食堂,经常主动过来帮忙抹桌子、搞卫生,“平常我们几个老伙伴有空了就喜欢一起打打牌,现在有了社区食堂,夏天热不着,冬天冷不着,这心里头也是暖呼呼的。”
问需于民,从“社区建”到“大家建”
由于胡衖社区紫荆路片区私家车增多,且大多随意停放在道路两旁,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对此,胡衖社区大党委班子成员利用下班时间深入到紫荆路片区召开“板凳会”。
“对于我们解决停车难问题,大家有什么看法?”胡衖社区大党委书记陈志斌与群众面对面,谈想法、提建议、解难题,共同为胡衖社区建设贡献“金点子”。
“社区这么多年没有停车位,大家不知道怎么停车合适,要是现在能解决停车难问题,我百分百支持。”在“板凳会”上,居民吕少怀表态支持,其他群众也纷纷举手表示认可。
最终,在胡衖社区大党委和居民的商量下,收回原先被居民占用的公共区域修建停车位。胡衖社区8位居民自愿放弃自家经营的菜地,还给社区修建停车位。社区对原先的菜地进行了硬化,并划出停车位50余个,对居民免费开放。
群策群力、共商共建。胡衖社区搭建群众议事平台,直击群众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通过院子会、板凳会、塆组会等方式,把共同缔造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打通社区大党委与居民之间的心桥,真正把“民生小事”办成“惠民利民”的关键大事,绘出一幅居民幸福生活的新画卷。(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