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处分后,内心比较消沉。通过这次谈心谈话,我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以后我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 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白鹤镇黄杨村的一处平房里,此时正激荡着村书记郭某掷地有声的话语。
之前,郭某因工作失职,导致某村民去世后一年仍在“享受”公益林补贴,因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郭某一度思想消沉,觉得委屈。“基层工作既多又杂,工作不细心就会犯错误。”
房县纪委监委在了解到郭某心理变化后,结合其违纪事实、处分类型和个人性格等,为其量身定制“回访套餐”,通过上门“暖心回访”,边解读政策,边做思想工作,让郭某及时“卸下包袱”。
“受到处分后,郭主任感觉心里有结,工作没干劲。后来经过回访教育,他重拾信心,当好村民知心人,半年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件。”白鹤镇纪委干部告诉笔者,开展回访教育后,郭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努力,成效明显,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郭某的表现是大部分受处分党员干部的缩影。党员干部被处分后常常心中有结、郁怀难解。针对这一情况,房县纪委监委精心谋划全年回访教育工作,成立由班子成员担任领导、审理室牵头、干部监督室参与、相关办案部门配合的回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党员干部管理权限和“谁处分谁负责”原则,由比较了解当事人的乡镇纪委干部进行回访教育,引导被回访人员放下思想包袱,振奋精神再出发。同时,听取被回访人员意见诉求,尽力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引导正确对待组织处理、重拾干事创业信心。
“处分刚下来的时候,干部觉得身上有了‘污点’。为了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我们没有直接让干部谈对自身违纪行为的认识,而是从谈工作、话家常、聊生活切入,让干部更多感受组织的关心关爱,慢慢解开心结、转变思想,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一名参与回访教育的白鹤镇纪检干事深有体会地说。
为提升回访教育工作质效,该县纪委监委不断完善回访教育机制,改变以往“电话访”“叫来谈”等模式,采取“入户访+当面聊+听评价”这种有温度的方式对受处分人员进行跟踪回访。对回访对象近期思想状况、现实表现和工作作风等情况“全面把脉”,定期将回访结果向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反馈,将回访教育结果作为恢复党员权利、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对知错悔错、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群众认可度高的被处分人员在处分期满后重新任用上创造条件和机会,推动受处分党员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不断增强回访教育实效性。对思想转化不彻底、工作态度消极懈怠的,进行重点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受处分干部“不掉队”,推动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营造党员干部知错改错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据了解,截至目前,房县纪委监委已对今年以来320名受处分党员开展了“暖心回访”教育,解开其“心结”。
“回访教育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而是贯穿纪检监察工作始终的暖心工程。开展回访教育,要对受处分人员多关心多爱护,让他们真正知错改错,化压力为动力,焕发新的热情,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把教育、监督、管理、激励贯通起来,在及时性和针对性上再下功夫,全力推动“有错”干部变“有为”干部。(杨晓凤、周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