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成功竞聘乘马岗供电所技术员岗位,请及时到公司签订聘任协议。”11月20日,接到聘任通知的董响喜上眉梢。这是国网黄冈供电公司推进竞聘上岗常态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公司紧紧抓住三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下大力气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职工劳动生产率较2021年末提升21%,2023年元至9月同业对标取得全省先进性第二、成长性第一的好成绩。
顶层设计突破机制束缚
“机构臃肿、劳动效率不高,缺乏创新与活力。”以前,这些“大企业病”的现象在黄冈公司的一些单位或多或少存在,影响了企业发展质效。
该公司刀刃向内,自2022年起开展三轮“瘦身健体”,合并8个县域变电运维、检修业务,整合7家产业单位、1家支撑机构,二级单位机构数量压缩6.06%,劳动定员压缩13.52%。针对县域生产承载力不足,创新组建生产协作中心,在每个县打造“1+M+N”的柔性机构(即1个协作中心、M个区域协作小组、N个供电所),开展乡镇10千伏不停电作业和大型综合检修,2023年不停电作业同比提升83.59%,线路故障停电同比下降34.37%。
契约管理解决痛点堵点
“管理人员能上不能下”一直是“三改”难题。该公司直面矛盾,全面推进四级(科级)、五级管理人员和班组长、技术员等重点岗位聘任制,分级分类签订岗位聘任协议1265余份。定期开展履职考核,打破身份“铁交椅”。2022年至今,该公司四级人员退出11人,五级人员退出154人。
“员工通过手机端APP操作,能够一键知晓权责具体内容。”11月17日,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专责李梅通过人资2.0平台梳理需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情况。推进劳动合同电子化管理,是该公司强化员工契约管理的举措之一。依托电子化平台,实现了劳动合同签订、续签、查阅、解除等及时办,提升员工履约意识。
全员赛马厚植竞争土壤
11月11日,国网黄冈麻城市供电公司2023年第4次岗位竞聘落下帷幕,这种竞聘频次在2022年以前“不敢想”。彼时,黄冈公司竞聘基本局限在各级本部一般管理技术岗位,岗位有限、流动不足。
为此,该公司推进优势岗位竞聘常态化,设置“逢进必考、靠后不让考、配置八分饱”等限制条件,连续两次开展本部、城区空缺岗位竞聘,并首次开展四级副职岗位竞聘,首次面向供服职工开展供电所副所长竞聘。两年来,员工内部流动301人次(不含改革调整),竞聘上岗273人次,在全省名列前茅。
为加速员工成长,黄冈公司实施青年成长成才领航工程,构建成长建功积分体系,按入职年限发布成长“排行榜”。分专业举办员工技能“吉尼斯”挑战赛……“就是要通过‘三改’不断扩大竞争覆盖面、纵深度,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展示自我、出彩出列的机会。”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李近道。今年,该公司在省公司技能比武运动会上斩获团体亚军,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奖优罚劣强化价值导向
绩效工资是影响公平公正的关键。为激发员工动力,黄冈公司直接向绩效“大锅饭”叫板。
“团风公司对标排名第3,但与去年比进位大,其关键业绩最终得分105.2分,位列供电企业第一。”黄冈公司人力资源部李园介绍道。该公司将绩效与企业负责人业绩、同业对标指标排名关联,为防止利用基础禀赋“坐享其成”,将当期排名与上年度排名对比,根据进退位给予加减分。
针对个人绩效,取消“普发性”绩效工资,细化35项A、C、D等级评定清单;设立专项绩效“激励包”,对126个供电所、服务站实施增量工资激励,根据对标考核排名兑现;督促各单位因地制宜制定评价标准,公布考核结果。“绩效看板上,每个人多少分,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都一目了然。”罗田大河岸供电所绩效员肖希说。
8月24日,黄冈公司绩效论坛吸引31万余人次线上观摩,这是该公司连续第8年举办绩效论坛。“通过打造百家争鸣的绩效文化,‘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有力支撑公司关键业绩提升。”该公司分管人力资源负责人道。(胡秀明 王荣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