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反映的邻居楼梯道乱堆乱放、存在消防隐患问题,经与邻居协商同意,马上进行整改。”近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委政法委干部郭涛来到该县城关镇吴家营村,以社区网格员身份开展“平安郧西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入户走访活动,并成功消除了一起安全隐患。
近年来,郧西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四下基层”制度,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基层“小网格”助力社会“大治理”。该县先后荣获“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县”和“湖北省文明县城”等殊荣。
整合资源 “小网格”助力“大治理”
“赵家河村第二网格群众夏某昨天与群众发生了邻里纠纷,期望包村律师到村调解;第七网格留守老人邹某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希望网格员上门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两金缴纳事项;第八网格五保户许某……”11月20日一大早,六郎乡政府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派忙碌景象。看到群众点出的“菜单”,陆续有网格员“接单”,并得到较好落实,六郎乡政府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陈旺终于松了一口气。
近年来,郧西县整合行政资源,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秉承“地缘相近、人文相联、居住为邻、便于管理”原则,搭建了“乡镇党委、村(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中心户”四级网格服务体系,创新践行“群众点单、网格派单、网格员接单”工作模式,积极引导群众“有事儿找网格”,探索基层“小网格”助力社会“大治理”的新路径。
“网格员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直接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破解了村(社区)干部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解放了村干部的人力和精力,让村干部能更好地谋划发展、推动落实。”该县政法委副书记周礼波说。
目前,郧西县286个村(社区)共划分网格2086个,通过县级财政拨款、乡镇政府适度补贴的方式,全县共选聘网格班长287名、网格员1706名、楼栋长1526名,基层网格设立全覆盖,初步实现了小矛盾、小诉求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的良好局面。
明晰职责 “小格员”解决“大难题”
“张奶奶,您好!今天给您送反电信诈骗宣传单了。”城关镇东方社区第十二网格的网格员陈苗苗按照网格服务要求,一大早就下沉到独居网格户家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基层网格员、楼栋长选聘后,应当发挥哪些实际作用?郧西县以解决群众需求为导向,明确网格员、楼栋长“党的政策宣传、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群走访”六项职责。
“城关镇社区人口居住杂、流动性大,怎样确保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宣传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该县城关镇东方社区村书记邓捍文说,“以基层网格为单元,指定网格员包片负责,挨家挨户‘扫楼’,有效解决了政策宣传难以全覆盖的问题。”
今年以来,对入户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基层留守独居老人、五保户等特殊群体的生活需求,化解群众“家情邻债”日常矛盾纠纷、生产生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难题,该县依托基层“小格员”,定期组织下沉一线,共实地解决小矛盾、小纠纷200余起,为群众办理实事3000余件,打通为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延伸末梢 “小楼长”保障“大民生”
郧西县境内山高坡陡,为了保障群众有稳定的居所,全县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116个。原来分散居住的群众离开了原居住地,到集中安置点后形成了居民小区。
“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人口密度大,‘家情邻债’发生比例相对较高,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相对较大,依靠以村组为单元划分的网格,网格员们为民服务时精力难免捉襟见肘。”郧西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周兵直击要害,“要主动延伸基层服务末梢,进一步细化网格划分。”
经过先行试点,全面推广,该县在基层网格划分基础上,以楼栋为单元,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细化若干“微网格”,通过群众推选,选出楼栋长1526名。
夹河镇兰草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有安置户305户、1259人,为该县最大的集中安置点。“过去仅有1名网格员,划分为22个‘微网格’后,群众足不出楼,小诉求就能由楼栋长直接办理,小矛盾就能就地化解。”该村党支部书记周玉飞说。
楼栋式“微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延伸了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和末端触角。群众“两金”缴纳、邻里矛盾纠纷、垃圾分类、卫生评比、安全知识宣传等事项,“找楼栋长”如今已经成为该县安置点居民的习惯。
据统计,实行“微网格化”管理后,该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邻里矛盾纠纷发生率与去年相比,同比下降30.79%;由于问题发现小、处理早,矛盾调解率同比提升43.38%。(邹景根、周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