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乡茅塔寺村评选十星级示范户。
30年,斗转星移;30年,星光闪耀;30年,笃行不怠;30年,我们筑梦“十星文明”新高度。“而立之年”的竹山十星级文明创建,光彩夺目!
华灯初上,在从空中俯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崭新的十星文明创建展览馆,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展览馆内“乡村振兴新时代·十星文明元宇宙”格外夺目,序厅、星火燎原、星光闪耀、星河璀璨、星途无限五大篇章,见证了竹山十星文明从诞生至今30年持续创建深化的光辉历程和丰硕成果。
“十星”不仅是竹山的一座文明丰碑,更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坐标。自1993年启动“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以来,竹山县坚持“十星”品牌不动摇,先后17次调整“十星”评选标准,推动“十星”创建与时俱进、常创常新,探索形成以“十星”创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竹山经验”。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新发展阶段赋予“十星级”新的历史使命。竹山县委、县政府立足工作实际,作出“十星促五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十星”创建成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纳入“十星级”文明户、村、乡镇创评体系,对应设置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人才培育、科教文卫、人居环境、文明创建、平安稳定、便民惠民、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十颗星,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宝丰镇曹家湾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
兴产业 点燃全民致富热情
在十星级文明创建引领下,一方面,群众变“要我致富”为“我要致富”。将产业发展、共同富裕作为“十星”评选标准,设立集体经济空壳村不得创“十星”、不想致富不得评“十星”等硬约束,激励各村成立产业协会,引领茶叶、生猪、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我要致富”成为群众共同愿望。培植县级以上十星级农民合作示范社72家、示范家庭农场28家,建成扶贫车间113家,辐射带动发展茶叶30万亩、食用菌2600万棒、粮油90万亩,延伸带动轻工业、绿松石、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文旅康养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
另一方面,变“十星文化”为“十星产业”。推动“十星”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提升竹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十星红”红茶年出口40吨,“十星红”茶醋畅销华中、华北地区,“十星”面、“十星”油等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参观“十星红”茶企。
兴人才 焕发乡村发展活力
鼓励行行创“十星”、人人争“十星”,激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各尽其能。一是壮大了道德典型群体。创“星”中涌现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刘学举、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焕云等身边典型2000多人,仅2022年上半年就有10人获评市级以上道德典型。二是催生了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组建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十星志愿者8.38万人,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占12%以上,成为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开展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三是孕育了产业工人。结合“十星”创评内容,开展电商主播、茶叶加工、绿松石雕刻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引导7万多名农民就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竹山绿松石工艺师”入选湖北省第四批“十大劳务品牌”,竹山县入选全省唯一“中国直播电商百强县”。
秦古镇秦家坪村“十星促五兴”首届农民运动会。
兴文化 文明新风遍吹城乡
文化阵地有特色。结合“十星级”文明村创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个、实践站244个、十星文化广场250个、十星文化大院300个,培育乡村文艺社团20个,组建文艺队伍480支,成为文化惠民的重要支撑力量。
文化活动有品牌。每年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文体活动1000多场,培育了“十星歌广场舞大赛”“秦巴民歌赛”“乡村文化大集”等文化品牌,形成了挂十星牌匾、贴十星楹联、讲十星故事的文化习俗。移风易俗有“硬招”。把移风易俗作为“十星”创建重点内容,出台文明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九倡导九禁止”规定,印发《村级移风易俗工作台账》和《移风易俗家庭记账本》,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上庸镇磨滩村十星级文明农户表扬大会。
兴生态 和美乡村满目景
让“爱绿”深入人心。深入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启动13个垃圾分类试点镇村建设,引导群众争创人居环境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让“护绿”变成自觉。人人争当“守井人”,主动参与河流保护、秸秆禁烧、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堵河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国家Ⅱ类以上标准,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保持94%以上。让“创绿”成为时尚。将绿色系列创建纳入“十星级”文明村镇创评体系,累计创成市级以上生态乡村186个,竹山县创成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北省森林城市。
星光亮过30年,追星圆梦无终点。竹山45万执着的“追星族”,永远行走在创星追星的康庄大路上。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明日之竹山,星光必将更加灿烂!(图/文 向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