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天门市通过三个“强化”扎实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坚持守正创新,聚焦重点难点,统筹网上网下,精准发力、协同联动,坚决扫除各类文化垃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
强化发现能力,全面净化市场
为切实维护辖区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天门市“扫黄打非”办成立专项巡查工作小组。巡查小组先后对辖区内的44家书店、49家印刷店、37家邮政快递业企业、4家音像店、5家电影院开展常态化巡检。在执法巡查过程中,大多数文化企业都能够按照要求合法经营,部分文化企业存在制度上墙不规范、消防安全有隐患的问题、少量书店售卖耽美书籍,执法人员均已现场开展“扫黄打非”知识普及教育,建立点位问题台账,责令商户限期整改,及时下架非法出版物,并对发现线索立案调查。
今年8月,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获悉市公安局有一在办盗版侵权案件消息,主动对接市公安局,并及时与省新闻出版局专家联系,协调完成涉案书籍鉴定。根据初步鉴定结论,9月,市公安局专案组赴广东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扣押作案用电脑4台、手机15部,并查获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用于存放涉案书籍的仓库(面积2000余平米),扣押非法出版物200余吨(约60万册)。经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与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商,9月23日,将涉案非法出版物运回天门市市场监管局仓库封存,由三部门联合监管。
按照市委领导指示,年初在全市宣传战线干部中选出58人建成全市“扫黄打非”专项人才库,实现人员专业背景、岗位状况等数据信息实时调取,为联动监督和办理疑难复杂案件,选配、整合监督办案力量提供支撑。并从人才库中抽调3个全脱产的专业办案人员到市委宣传部定点办公,设定“3+N”文化执法、案件查办新方式。今年来,我市共开展专项行动14次,联合统战、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市场巡查46次,出动执法人员847人次,检查市场文化企业262家次,收缴非法出版物7000余本,行政立案36起,刑事立案2起。
强化案件查办,注重部门协同
天门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部门深入开展“清朗”“剑网”等多个集中整治或专项行动。适时组织召开头部论坛、新媒体(自媒体)负责人座谈会,将专项行动的有关要求向相关负责人进行传达。定期对IP注册在我市的网站开展分类排查,采取线上人工巡查和技术检索等方式对属地“抖音”“微博”“社交论坛”等重点平台的账号进行全面摸排,将淫秽色情类低俗信息作为排查重点。2022年,多部门联合跨省办理全国“扫黄打非”办督办案件——《腐漫画》APP传播淫秽色情案,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李某、郭某妮等4人,目前正在二审中。2023年,破获犯罪嫌疑人杨某代理色情网站和色情网站APP案。
专项巡查工作小组以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为重点,通过实地查看、翻阅采购供货台账、同文化企业负责人交流等方式,重点检查了书店、打字复印店、校内文印室等相关场所。检查过程中,坚持边检查边宣传、边巡查边普法。检查发现未办理经营资质、未行政备案文化企业20家,售卖非法出版物书店9家,售卖侵权教辅材料书店2家、盗版盗印中小学教辅材料学校文印室2个,以上均已行政立案。
强化基层基础,形成宣传声势
基层站点全覆盖。在全市621个村(社区)实现“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全覆盖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将力量触角延伸至基层“最后一米”,充分发挥基层站点作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普及“扫黄打非”知识、公布典型案例。今年结合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工作,在各基层站点均设置了兼职“扫黄打非”信息员、监督员和志愿者,群众举报已成为“扫黄打非”工作的的千里眼、顺风耳,今年以来,通过群众举报协助侦破“扫黄打非”案件12起。
宣传普及形式多。将“扫黄打非”与社会综合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化服务活动等融合,推出群口快板《扫黄打非除祸根》、新编碟子舞《扫黄打非不留情》等具有天门文艺特色的主题宣传作品。结合全民读书月、“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网络安全周等主题活动积极开展“绿书签”系列活动,派发宣传小册子2万余份。精心组织“护苗”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26支护苗志愿服务队,开展“扫黄打非”开学第一课、“扫黄打非”主题班会、读书活动、文艺汇演、网络安全课,不断深化红色教育进校园、互联护苗等活动。
区域协作联动紧。9月,天门市“扫黄打非”负责人及相关执法人员参加了在潜江举办的天仙潜“扫黄打非”区域联防协作活动,积极探索了“扫黄打非”交界区域联防协作机制。经沟通,即将在天门举行荆天仙潜“扫黄打非”区域联防协作活动,展示天门一年来“扫黄打非”工作成效,共同查找问题与不足,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