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新疆阿克陶雪松中学“红杜鹃”合唱社团的学生正在演唱红色歌曲。特派全媒体记者 洪子波摄
“我们老师人美心善,有耐心,教得好。”
“我要努力学习,热爱陶艺,将来到景德镇去上大学。”
“我上次援疆教的学生已经毕业了,现在有的是警察,有的是教师,还有的是医生,我觉得特别欣慰。”
…………
11月7日,走进阿克陶县雪松中学,记者被师生们真挚的感情深深感动着。这所由江西“组团式”援疆的对口学校,在江西援疆资金、援疆人才等全力支援下,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学生学业水平不断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我们学校今年中考平均分比去年提高36.8分,提升幅度列全县第二、全州第四;高考本科上线率39.42%,比去年提高9.69%,名列全县第一、全州第二。”谈起雪松中学,来自赣州的援疆校长罗万青满眼自豪地说,“我们江西教师不仅来了,而且融入进来了,把阿克陶当成了第二故乡,大家都把阿克陶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雪松中学的教学任务当成一项光荣使命。”
“第一次援疆结束时,我的学生刚好是高三的关键时候,还有一个学期就要毕业了。当时,我和学生们都有一个小愿望,就是我能陪伴他们直到高三毕业参加高考。后来,我经过努力争取、层层选拔,终于实现了再来一次的愿望,学生们在高三的时候也挺努力的。”第二次援疆的英语教师何芳坦言,上次回去以后,她经常会想到这些学生,回忆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有时候想着想着就会情不自禁地流泪。就这样,何芳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第二次援疆。
今年2月,来自江西上饶的方兆瑞第三次踏上援疆之路,担任雪松中学红杜鹃江西班高一(12)班的语文老师。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教研帮助雪松中学提升教学质量,希望我教的学生能够对社会有用。”方兆瑞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红杜鹃教师“青蓝结对”帮扶工程,在新疆“传帮带”了很多徒弟,帮助这里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质教师队伍。“就算我们将来援疆结束离开了,他们也能够扎根在这里继续发挥作用,保证教学教研依然能够如火如荼地开展。”方兆瑞说。
“方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师傅,对我很有耐心,他把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都传授给了我。”雪松中学年轻教师巫丹说,“我会向这些援疆的教师学习,把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带到我的教学工作中,带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所有人的爱心。”
援疆教师们的关心和教诲,让很多孩子慢慢爱上学习,树立起奋斗的目标。
今年高二的维吾尔族学生艾尔西丁·麦麦提江,以前对学习没兴趣,成绩不太好,上课也不敢发言。班主任和援疆支教教师张学珍就不断地激励他,对他进行理想目标教育,而且还利用周末到他家里进行家访。渐渐地,艾尔西丁·麦麦提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开始刻苦学习。“变化特别明显的是英文书写,由原来的潦草无比变得非常整洁美观,他还经常利用课间找我听写单词和背诵英语范文。”张学珍说,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艾尔西丁·麦麦提江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艾尔西丁·麦麦提江说,他要继续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争取考上好的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采访时,记者问孩子们,“你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上大学。”为了心中的梦想,孩子们正在努力拼搏。孩子们,加油!(特派全媒体记者 黄继妍)